来自500家开发商和运营商、渠道商、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物业管理、代理经纪、门窗幕墙、建材企业等地产界、金融界、学术界及新闻媒体超过2000位嘉宾出席,齐聚北京共襄盛举。
论坛邀请行业领导、顶级专家、经济学家和行业大腕,分别从宏观的、产业的、市场的、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解读、反思和破局,就产业更新与城市更新、全球办公概念的中国路径、产业园区服务创新、存量时代商业地产破局之道、产业园区的持有时代的空间、配套、运营、服务等热点话题展开系列主题演讲和主题对话。
北科建集团原董事长郭莹辉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主题为"产业地产反思与破局",从三个角度分享了对新时代产业地产发展的看法。他表示,政策的收放决定行业走势,产业地产在当前政策下在各个城市有不同的生存空间;功能升级,助力园区提质增效;产业地产不再单纯是产业园区的概念,还承载了一个城市多个领域的指标;由重资产到轻资产,或者轻重结合是产业地产未来的选项。
以下为郭莹辉演讲实录:
郭莹辉: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产业地产反思和破局,从三个角度讲讲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政策的收放决定行业走势。
刚才赵正挺秘书长讲到北京的两个重要文件,对北京产业地产行业走势的影响。其实这两个文件之前2010年有过渡性文件,北京产业地产是可以有条件分割、销售、出让,包括股权转让。但是要走部委联审。2010年到去年产业地产在北京虽然艰难,但还有空间可以走。2019年5月23日的两个文件,把北京的产业地产传统做法及游戏规则改变了,所以就有了很多行业朋友讲北京产业地产已死。这讲起来一点不过分,毕竟产业地产如同房地产商一样,也是重资本投入的,尤其是在招商、后期运营消耗大量人财物。在产业地产如果没有很好的销售回现的模式下,仅靠市场补贴可能在这样环境下,产业地产在北京趋势已冷。
北京能不能代表全国?放眼看全国其它地方,以深圳为代表的新型工业用地,因为北京是首都,北京产业用地限售、限购,让项目土地更加有高的契合。其它地方也面临城市更新,相比之下更具有一定改革的态势,比如深圳M0政策,从工业大类里分出产业化、产业链等等,给产业用地多了一种配套及服务的空间,物业除了自用以外,有30%配套用地可以进行分割教授,给产业地产商带来一定的获利和后面持续发展空间。相对而言,以深圳为代表的产业用地M0政策,通过五六个城市的试点,也许会成为中国产业地产一个非常清晰的发展道路。
产业地产优势总结了几个,不展开说了。
纵观产业地产北京政策、南方一些试点政策,在传统房地产进入到一个发展瓶颈,通过产业地产商,又结合在城市领域,新城新区、存量园区等等的都有运营机会,包括和产业与城市运营的机会。所以,产业地产在政策下其实在各个城市有不同的生存空间,尤其和传统开发商之间也有很多机会。
第二,功能升级,助力园区提质增效。
如果还要继续进行产业地产领域发展的话,我们怎么认知产业地产呢?北京亦庄产业功能区,北京北清路产业功能区,全国现在园区概念园中园已经不是简单空间是承载产业了,而是承载一个城市多个领域的指标。我总结了5个诉求叠加在园区上:
1、产城融合。现在做园区的时候,政府会让我们配套很多城市的功能,而且希望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产城融合作为园区升级的重要标志和功能。
2、产融结合。尤其在北京,北京空间叠加了产业,尤其高精尖产业基金300亿支持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又会落到不同的主体,企业又落到园区,把空间的运营和产业孵化结合起来,作为园区商不懂产业、不懂金融,肯定就很难让园区高质量服务。
3、主体创新。鼓励129经开区企业上市融资,助力传统经开区转型提升为创新主体。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当时券商热议或者炒作经开区公司上市的机会,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园区的功能已经变成了资本化的重要途径。
4、数字产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出发,现在也是结合了企业和企业的人,怎么让园区服务客户的能力更加增强。让政府治理这个区域的手段也更加丰富,数字化园区到各种大数据和智慧园区功能是园区发展重要趋势。
还有公园城市,很多城市,比如成都、青岛西海岸特别强调生态城市规划,以及环境指标,比如西海岸中德生态园做了很好的典范。而成都全市都提倡公园城市的理念,所以必然要迎合政府公园城市的要求。园区已经不是过去的园区,是一个城市的缩影,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合作对象政府对园区的定义和诉求。
第三,产业地产未来的生存之道
我们的企业有两个:我是谁?做重资产开发,还是转型轻资产运营?我的客户我的市场在哪?是做存量园区里的机会还是城市扩容的,还是在城市核心区或者城市更新改造,所以我是谁和市场的问题,多了两个现状,一个现状就是产业地产,过去10年从传统住宅开发商到园区地产开发商,过去产业地产是房地产细分,但是现在资本成本越来越高,销售政策限制越来越多,而且我们的客户对物业的需求,因为它们的压力也在减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过去园区必须配住宅和盈利模式。由重到轻,或者轻重结合是产业地产未来的选项。
传统房企转型难。因为住宅地产拿地到了白热化程度,很多人认为工业地便宜,所以进入产业地产。但是发现这个产业地产根本就不是传统地产的玩法,为什么呢?我分析两个原因:
思维定势是死敌。高周转、快周转算产业地产算不赢,进入发现不对,进退两难。
团队组建难。地产和产业地产看着像,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物种。从产业地产运作的全周期业务环节来看就能看出差异,比如产业地产有项目策划,非标准建设、产业招商、园区服务、股权投资孵化、自产的运营管理,这么多的环节,传统开发商转到产业地产,全链条的团队组建也组建不起来。在这样的两个大前提下,传统开发商真的能够成功转型产业地产商的,这个行业真的是凤毛麟角。
作为两个限制下我们的产业地产商的生存之道在哪?从奴隶到将军,中间还有一个雇佣军。产业地产商其实有两大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一个是传统开发商,它干不了或者干不动的。二个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作为土地资源盘活,他们运营城市也需要专业合作伙伴。抓住这两大合作伙伴,我们也许会解决资金,解决土地两个最个为重要的运营要素。
三种市场:一种招商运营,为传统开发商或者地方政府存量物业、建成物业出苦力,挣微薄的运营收益和佣金,像奴隶一样的。二种是小股操盘。产业地产那么多的环节和要素,我们完全可以集这些能力与传统开发商联合,给政府讲产业故事,讲操盘的逻辑。产业地产商与传统开发商合作,这样的合作也能够获得开发商给我们的回馈,就是产城融合的产业我们获取运营权和收益权,这就是行业里讲的专业代建,代策划、代建设、代运营,像政府的雇佣军。三种是独立开发,产业地产独立开发重要前提是有产业园区,能够到一个地方落户,就是地方政府的坐上宾。
希望我们每个产业地产商未来好自珍重。
来源:成都写字楼网
编辑:wangdc
下一篇: 回归产业回归服务 第十一届中国产业园商务区发展论坛举办
版权所有@成都写字楼门户网- 天府写字楼网 Copyright(C) www.028hzcbd.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全国统一免费服务热线:400-028-8682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周末及节假日值班热线:18080808351 /13183836117 虚假信息举报:028-85108223 邮箱:178382243@qq.com 备案号:蜀ICP备12019888号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