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500家开发商和运营商、渠道商、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物业管理、代理经纪、门窗幕墙、建材企业等地产界、金融界、学术界及新闻媒体超过2000位嘉宾出席,齐聚北京共襄盛举。
论坛邀请行业领导、顶级专家、经济学家和行业大腕,分别从宏观的、产业的、市场的、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解读、反思和破局,就产业更新与城市更新、全球办公概念的中国路径、产业园区服务创新、存量时代商业地产破局之道、产业园区的持有时代的空间、配套、运营、服务等热点话题展开系列主题演讲和主题对话。
电子城集团副总裁张南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产业园区服务创新",阐述了对未来产业园区发展方向的理解。他表示,未来的产业园是多元化的园区,将包含生活、智慧化、社群、资本、服务、集约等多个特征和属性;服务是园区运营的核心内容,产业园区的管理服务应深度挖掘多方面的需求,包括政府的需求、产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园区管理者的需求以及企业每个员工的需求。
以下为张南演讲实录:
张南:大家好!今天的题目叫《产业园区服务创新》,最近一直也在思考产业园到底向何处去。今年是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98年。我们是国企背景的企业,我从6月份开始了全国"不忘初心"的主题教育的活动,经过学习,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不忘初心"从产业园的发展开始跟大家有分享。经过这样的学习,更多是告诉大家方法论的问题,我也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思考。
园区承载了国家发展,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创新模式、改革开放都有园区的影子,到今天园区的发展有非常非常丰富的意义,往往我们都不知道什么可以称为园区,十几万、几十平方公里都是园区,园区怎来的?
大家对这些数字有什么概念?
"79"是1979年,大家公认第一个产业园区是蛇口,最早的产业园区。
"84"是1984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在长三角、珠三角、主要经济发展区域成立了相应经济技术开发区。
"88"是1988年,高科技园区,"火炬计划"的开始,当时还不叫中关村科学园区,叫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它的出现在1988年,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全国"火炬计划",高新区为主的园区形式出现。
"06"是2006年,有了工业地的挂牌。
"11"是2011年,我们国家"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我们在整体国家发展中有了一些新的,2011年园区发展也呈现更多的多元化,更考虑了内容、人文、配套,就像产城融合,后续很多内容,园区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
"19"是2019年,产业园何去何从这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未来园区何处去有几个词的分享:
生活,我们更关注人的需求,生活的概念就是园区更符合人的行为的需求。人的需求的挖掘非常多,包括衣食住行,园区以后一定是更生活化,更多能够满足人相应的生活的需求。
智慧,是以后园区不仅仅是运营者、服务者,所有进驻的企业,都是必须的路径。智慧能够负载更多成本节约、体验优化,智慧也是未来园区发展必须的方向。
社群,原来园区非常非常多的概念是在产业园区,叫产业链,主要的业态是产业链。但是我更趋向于社群,因为现在园区,对产业概念和行业的互动往往分的并不那么严格,而且更多的是行业间的交流和互动,社群就是把从业者、企业有相应一定趋同关系放在一起,以后园区方向有趋同需求和运营内容社群的内容。
资本,从整体园区概念讲,资产化、资本化是必须方向,而不是本身地产相应的属性。
服务,服务不管对谁,对所有园区的角色,对政府也好,为园区企业,我们服务是运营的核心内容。
集约,园区要有不管在能源、土地空间利用等等消耗方面都要有集约考量。
这几个词是我对未来园区方向的理解。
"不忘初心"要知道我们从哪来,到哪去,该怎么做。
刚才我好像遗漏了一点,建国,"不忘初心"来讲要往建国初期讲,我20多年在北京酒仙桥,酒仙桥是我们国家落的电子工业的基地,我认为酒仙桥电子城就是国家第一个园区,它是"一五"期间投建的,当时这个区域有工厂、生活内容,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卫星城,这就是最早的园区的雏形。原来它有医院、幼儿园等等配套,跟现在产城融合理念是呼应的。
下面跟大家分享我们该怎么做,具体操作路径:
从园区整个管理服务、运营挖掘需求,至少有几个层面需求挖掘:
1.政府的需求。北京整个城市功能的疏解也带来非常多的城市升级内容,对于政府需求的挖掘是非常重要的。
2.企业的需求。
3.产业的需求,也要明确了解。
4.企业每个员工的需求。
5.本身管理者,服务者本身不管是开发还是运营的企业,我们要对企业自身相应需求明确挖掘。
整合服务,需求的挖掘出来之后要明确的梳理服务内容,迎合相应四个层面的关系,把它形成这样的服务逻辑。这个服务逻辑的形成,慢慢你的商业逻辑也会形成。我们要形成服务的资源整合,包括你的上下游的关系,包括产业上下游的资源。
我们现在做的一个案例:5G是国家战略,基于5G相应应用创新挖掘相应的服务内容,通过对于5G行业终端、设备端等等的资源挖掘,充分挖掘我们园区里已经具备的企业资源禀赋,我们提供相应连接,通过不同行业之间的碰撞,挖掘出更大的创新应用,我们再提供金融服务、成果转化、产权、标准等等的服务内容,能够聚焦它相应应用创新的发展,我们这些应用创新的内容可以再孵化,向外输出。这样整体的服务商业逻辑都已经能够形成。
创新模式,政策、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要有模式的创新。我们能够看到这么多年来在园区开发、建设、运营中非常非常多的模式创新,实践就是我们模式创新最好的途径。园区作为模式创新非常好的场景,我现在也在研究模式创新的问题,比如非常多的园区要投入到智慧园区,但是投入往往开发的企业很难投,因为投入比较大,我们在找你不用投钱,我们把相应内容建设起来作为金融产品,以服务的模式输出,模式的创新也是我们探求园区发展非常重要的路径。
推进应用,科技永远是带领所有内容向前的重要内容,在我们实践过程中千万一定要关注和重视科技应用的成果,我们要真正把科技内容辅助于相应对园区服务的工作中。
不忘初心,我们一起共同探索园区服务创新发展的道路。
谢谢大家!
来源:成都写字楼网
编辑:wangdc
版权所有@成都写字楼门户网- 天府写字楼网 Copyright(C) www.028hzcbd.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全国统一免费服务热线:400-028-8682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周末及节假日值班热线:18080808351 /13183836117 虚假信息举报:028-85108223 邮箱:178382243@qq.com 备案号:蜀ICP备12019888号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