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虹百货红牌楼店这月歇业 成为第一张多米诺?

来源:成都商报 时间:2015-06-01 点击次数:2510次 作者:成都写字楼网

日前,一张悄然出现在天虹百货红牌楼店外的“告顾客书”让几位前来逛街的市民诧异不已:这间地处红牌楼区域核心地段、占据二环路南四段51号莱蒙都会广场负一层至六层位置、总营业面积3万平米、开业刚两年的社区型百货店“将于2015年6月25日18时停止对外经营”!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业内外的震惊,经营状况并非太差的天虹百货红牌楼店突然宣布歇业,这会是推倒成都传统百货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吗?

读者互动

购物中心PK传统百货

 你挺谁?

 商场做得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应该就是消费者了,每个消费者都是评价身边商场表现优劣的最直接发言人。你的购物喜好是偏向百货,还是购物中心?欢迎进入成都商报APP“活动”频道于今日同步上线的“商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和幸运读者名单将于下周五进行线上公布。每位参与问卷的读者都将自动参与幸运抽奖,奖品包括由成都SM广场提供的张小盒定制U盘(10个)、精美雨伞(10只),以及由成都苏宁城市奥特莱斯提供的横店影城兑换券(20张)。

 2014年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成都远洋太古里等一批超大型购物中心的开业,更是让成都的商业着实火了一把。然而,有市场就必然有竞争,在这样热闹的势头背后,不仅业界存疑,就连普通消费者也会迷惘:“成都开这么多购物中心和百货,我们哪里逛得过来?这些商场能养活自己吗?”

 但让很多业内外人士和消费者都没有想到的是,地处二环、居住社区成熟、周边生活消费需求活跃的天虹百货红牌楼店会成为成都零售业大浪淘沙的2015年里,第一家关闭的传统百货。对此,成都天虹百货营销部负责人在解答记者疑问时首先就声明:“天虹百货红牌楼店的歇业,并不是单纯因为业绩关系,而是‘公司战略调整’行为,是为集团下一步多元化的发展做准备。”说起天虹百货,不少成都消费者可能不太熟悉,但在零售行业中却也算无人不知。天虹百货隶属于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中外合资的连锁零售企业,其控股股东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的中国航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这家起步于深圳的零售企业不但在深圳当地是首屈一指的零售业大鳄,而且2013年就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50多家连锁零售商场,其中以“天虹百货”品牌为主。2012年,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天虹百货奥克斯店开张;次年6月8日,天虹百货红牌楼店也相继开门迎客,成为其全国第60家门店。

 直击

 不少铺位空置,购物的消费者并不多

 昨日,当记者再次来到位于二环路旁的天虹百货红牌楼店时,看到的已不再是开业初期热闹的景象。在商场入口处,那张“告顾客书”贴在醒目的位置,其中明确提到了天虹百货红牌楼店将于6月25日18时停止对外经营。进入商场一楼,中庭的位置搭建了一个简单的临时顾客接待点,有少量会员顾客正在咨询如何处理会员卡积分结算的相关事宜。


 记者来到负一楼餐饮区时,发现仅有的两三家餐饮店中还有一些顾客在用餐,其余店铺要么已经停业要么只有小工在闲聊。同样位于负一楼的超市因为正在全面打折促销尚有一些人流,记者看到货架上的很多商品被贴上打折的标签,而生鲜区、熟食区和面点区等已关闭,只剩下空空的展示柜。超市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自从即将停止营业的公告发布之后,超市就开始打折促销,这段时间来超市选购商品的顾客不少,“来买东西的多数都是附近的居民,知道商场要关门了,来选购实惠的商品”。

 随后,记者来到商场的每一层楼进行查看,发现除了一楼和二楼的大多数品牌在正常营业之外,三楼以上的铺位空置率基本在60%左右,尽管有些品牌的招牌还在,但是已经没有陈列商品,也没有营业员。购物的市民唐阿姨向记者表示,今天是特地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折扣商品。她就住在天虹百货旁边的小区,平时大概一周来逛一两次,“主要就是在超市买点菜和日用品,家里孩子们也会来买衣服等,今后这里关闭了,多少还是有点不方便”。记者发现,即便商场现在几乎处于全场4~5折的低价清仓中,前来购买的消费者也并不多。市民王女士表示,虽然商场的经营范围很广,但是由于品牌数量太少,可以选择的商品也十分有限,“如果是要买衣服、化妆品这类商品,我还是会去市中心的商场选购。”市民刘婆婆也说,天虹百货红牌楼店开业两年多来,自己基本没有到超市之外的其他楼层逛过。

 说法

 A

 客流不足是硬伤

 某商场西南片区市场推广总监魏先生表示,百货零售行业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市场,不仅不同品牌的百货商场各有差别,哪怕是同一“连锁经营”的品牌商场,各家店的优劣势也各有不同,“天虹在深圳、珠江做得非常好,但在浙江、成都等地就面临关店,很大的因素在于商场的消费档次、品牌构成与消费人群是否对等。”魏先生称,天虹是业内比较资深的连锁企业,红牌楼店在经营上也拥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客流不足始终是硬伤。曾在深圳有过多年商场管理经验的谭女士也表示,天虹将较大众且缺乏差异化的卖场从深圳直接搬到成都,未能满足本地消费市场的需求,造成商场的“水土不服”。四川省商业地产联盟、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则认为:“天虹的立项选址有待商榷。红牌楼区域既不处于城市中心商业区,店铺辐射半径也不具备吸引商圈外消费者的聚客能力,仅凭周边两三公里范围内,稀少的流行百货目标客群,难以实现时尚消费;如果说它想做成社区HomeStore,那么它的商品结构必须是满足社区型、家庭型消费人群需求的。”

 B

 “关系型”招商存在隐患

 冉立春也着重提出了百货行业中现存的一大弊端,“天虹带给行业的另一思考,便是当下违背商业原则的不健康招商模式———“关系型”招商的潜在隐患。”冉立春说,所谓“关系型”招商,即不以准确的消费需求为招商原则,例如不对准确的人群定位、消费水平、有效半径内的消费趋势进行市场调查,而以“友好的合作关系为基础”进行的招商。当下新开商业体的数量多、体量大,招商困难,不少商场借用与某百货或某品牌的良好背景关系,争取“优先引进”,而百货或品牌出于对“关系户”的照顾,盲目进驻。“关系型”招商包括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战略经营”的捆绑,比如某百货进驻到某综合体,就必须捆绑承诺进入其另一个项目,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经营亏损,也只能自己承担。冉立春认为,这种违背商业原则的招商策略将在长时间的经营过程中暴露问题,“总的来说,在‘关系型’招商中受到最大伤害的仍是百货方,当前的百货行业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不能坐以待毙。”


 应对


 业态多元化,百货全面转型进入倒计时


 虽然天虹百货红牌楼店的歇业让成都传统百货业的“老态”暴露,但成都消费者对百货卖场却并非“无情无义”,比如位于总府路的王府井百货就屡屡拿下其集团单店销冠的名号。针对百货行业是否急需转型的问题,王府井百货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成都王府井百货、王府井购物中心营销部经理游菲表示,目前王府井集团对新开店铺原则上均以购物中心的开发为主,而对于业绩良好的百货店,比如成都王府井百货则进行保留并在业态上尽量多元化,即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化,并以这些发展良好的百货店为中心,在周边进行区域店铺拓展。而位于天府广场的摩尔百货也将于下半年开始重装和品牌调整,其相关媒体对接人表示,商场改造将围绕产品动线和增加业态类型展开,丰富餐饮、儿童、院线和健身等业态,体现更多购物中心化特征。“百货购物中心化的转型是主流趋势,利用购物中心品牌多元化、业态更加丰富的特点改造传统百货,更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增加人气。”

 延伸

 去百货化!购物中心化!

 传统百货将退出历史舞台?

 这边厢传统百货关店,那边厢购物中心却开业正忙。据了解,2015年的成都还将迎来新一轮的购物中心开业潮,而成都购物中心的总体量也将超过700万平米!传统百货的式微和购物中心的蒸蒸日上似乎成了零售行业里再也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早在2014年,成都零售业界已经就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和堪忧的市场大环境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其中也难免会涉及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谁会是第一家退出竞争序列的百货店?而如今天虹百货红牌楼店的一纸歇业“告顾客书”,看似轻飘飘落地,却又宛如一张即将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让整个成都零售业都为之紧张起来。据知情人士透露,继天虹百货红牌楼店歇业之后,位于成都东二环的某外来百货已经传出今年下半年即将关店的消息。成都天虹百货营销部的负责人也透露说:“虽然天虹百货成都红牌楼店开店仅两年时间,仍然处在商业培育期,业绩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但集团近年来关注到纯百货业态的吸引力和利润率都在逐步下降,这次的调整是在市场竞争中主动求变的策略。”而且,天虹百货成都红牌楼店并不是该集团第一家停止营业的。今年年初,浙江湖州天虹百货商场已经停止营业,而在去年10月,杭州天虹百货萧山店同样结束了营业。这是否是天虹百货有限公司放出的“去百货化”信号呢?对此,成都天虹百货的相关人员表示,未来不排除天虹商场所属便利店、购物中心在成都继续开店的可能。

 记/者/手/记

 新业态凶猛

 老百货求变

 曾经,百货商场一度作为城市消费者最主要的购物场所,“到百货商场去买东西”成为人们多年一直依赖的生活方式。但随着近年来,一大波以吃、喝、玩、乐、游、购、娱等全业态经营模式为主导的一站式大型购物中心的崛起,人们逐渐从百货商场的阵营中脱离出来,投入了选择更加丰富的购物中心的怀抱。

 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成都购物中心总体量超过700万平米,位居全国首位,目前主城区有数据可查的购物中心数量为71个,已开业52个,在建19个。购物中心的井喷式发展在为城市建设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作出贡献的同时,却极大地压缩了百货商场的生存空间。消费者也开始嫌弃传统百货商场不够“洋气”,环境、硬件跟不上,吃不到大餐,看不了电影,百货从业者随之陷入焦虑,传统商业难寻出路……除了面临商业综合体的竞争,还要承受电商平台和消费大环境影响所带来的双重压力,曾经火极一时的百货如今也不得不面对“生意难做”的现实。

 然而,越是在这样的不利局面下,才越是需要百货行业的管理者们抱有敢于改变的决心。百货行业拥有广泛的客群基础,并且多数占据了市区不错的地理位置,在未来,如何利用自身的这些资源优势,结合周边的消费市场所需,引进具有创新性、具备吸引力的业态和品牌,加速商品的动线更新,快速、明确地完成商业转型,并培养出新的客群,成为百货行业最重要的课题,也是其是否能够在困局下突出重围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 戴德梁行20亿美元收购高纬环球

下一篇: 万科成立物流地产公司 美国黑石集团参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