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改”金牛区成主战场 今年将动工项目达128个

来源:华西都市报 时间:2012-05-16 点击次数:2242次 作者:成都写字楼网

    近日,记者从金牛区有关部门了解到,金牛区“北改”工程第一批项目已经开工实施23个,2012年将实施项目128个。作为“北改”工程的主战场,金牛区将“北改”作为2012“一号工程”,全面打响“北改”攻坚战役。按照成都“五大兴市战略”,金牛区着力改旧建新、引进项目、提档升级,将市民热切期盼的民生“蛋糕”越做越大。

    作为传统商贸大区,金牛区将以产城一体为目标,建设一个产业品质更高、城市品质更优、生活品质更好的现代金牛。预计五年后,全区限额以上商贸业销售额有望超过2011年的2.5倍,商贸业占GDP的比重将能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建立价格标杆全国商贸指数看金牛

    金牛区是一个传统的商贸大区。然而,传统的“三现”(现场、现金、现货)交易早已跟不上时代步伐。金牛未来现代商贸业发展,将面临迫切转型,构建新型产业形态。最重要的做法,便是依托金牛专业市场集聚的优势,通过推进“商品指数”建设,掌握全国性的行业话语权,从而抢占行业高端。

    2011年4月,商务部正式在成都启动发布“中国·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并确定成都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市场为指数信息采集点。该指数作为全国中药材市场的风向标,主要由商务部定期通过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发布平台向全球发布,其中商务预报网络版每周发布一次,这对全球中药材价格走向具有重大影响。

    除“中国·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以外,金牛区的“中国·成都机电指数”已于2011年5月获批立项,指数发布的有关工作正按计划推进。同时,其他商品指数的建设,也将成为金牛区抢占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重要抓手。

    目前,金牛区正着力推进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依托商品市场专业优势,已经搭建了中药材、建材、机电、灯具、茶叶等八大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进传统专业市场业态提升和交易方式创新。通过重点推进“成都国际商贸城数字商场”建设,努力打造中西部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无缝对接、协同发展的现代商贸集聚高地。

关闭提升调迁传统市场拉开升级大幕

    金牛区拥有各类商品市场100余个,重点调查批零贸易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数量和规模居成都之首。传统商贸基础较好,批发贸易地位突出。

    然而,金牛区的传统商贸市场大而不强,现金、现货、现场交易业态普遍,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市场功能比较单一,投入产出效益不高,一些市场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城市功能,与成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定位不相符合。金牛区当前急需加快传统商贸市场提档升级。

    金牛区将按照三条路径,对传统商贸市场提档升级:一是关闭调迁。对于小而散,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和城市环境,并存在

    严重安全隐患的市场要坚决关闭调迁。二是提升改造。对于规模较大、专业优势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且具备就地提升改造条件的市场,积极引导、支持市场主办方通过硬件、软件的建设和更新,对市场进行提档升级。三是转型发展。对近年形成的符合整体规划的楼宇型市场,转变批发业态,实现品牌零售,引导其走“市场变商场”的转型发展之路。

建设商圈现代商贸将成城北新地标

    目前,金牛区依托现有产业资源,积极推进日用品、机电钢材、建材家居等“千亿交易规模目标市场”的建设。通过成都国际商贸城、金牛万达城市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尽快形成发展现代商贸业的良好载体;与此同时,通过高品质的招商和规范化的引导,进一步聚集人气、提升商气,加大特色商圈的培育力度,促进现代商贸业集聚发展。

    每一个特色商圈都是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极核。商圈的形成,一方面能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强化现代商贸业的主导功能,辐射相关产业,带动要素集聚,从而实现产业倍增的目标;另一方面,商圈的形成还可以提高产业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的空间耦合程度,促进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相互渗透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同步进行。比如,现在初具规模的成都国际商贸城、正在建设中的金牛万达广场等,都必将是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中重要的城市地标,对促进城市形态的现代化、完善区域城市功能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预计5年后,金牛区限额以上商贸业销售额有望超过2011年的2.5倍,商贸业占GDP的比重将能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加上商贸业对关联产业如商务、金融、旅游等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整个经济总量也会随之有一个较大提升。

 

上一篇: 天府新区 山顶建公园城市新地标

下一篇: 地铁10号线南延线至天府新区新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