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加剧 众创空间何以突围

来源:房讯网 时间:2017-04-06 点击次数:1486次 作者:成都写字楼网

  自从2015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以来,全国掀起了众创空间建设热潮。短短两年时间,众创空间数量从最初几十家发展到目前4000多家,并与30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0余家企业加速器及156家国家高新区打造了接递有序的服务链条,形成从创意到产业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

  众创空间的高速发展彰显当下火爆的创新创业热潮,但也意味着众创空间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近日,北京无界空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万柳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众创空间发展到现在,竞争已非常激烈,而整合则成为必然趋势。“预计未来一年时间内,众创空间将会出现较大规模整合,一些大的众创空间将会不断兼并小的众创空间。”

  “目前,4000多家众创空间规模有大有小,每一家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究竟谁能笑到最后?”万柳朔坦言,“这是每位业内人士都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市场竞争加剧   规模效应增加想象空间

  “未来,众创空间行业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升级,市场化竞争将大大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报团取暖的现象将会频频发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量众创空间,尤其是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众创空间,或者是仅仅依靠政府补贴生存的众创空间,会被完全淘汰。”万柳朔认为,众创空间一家独大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但行业的整合是必然趋势。“有能力既快又稳地走在行业前沿,不断探索和实践商业创新新模式,成为行业引领者,才能拥有持久生命力。”

  万柳朔对于行业的预判已是业内共识。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认为:“现在,非常关键的是要‘熬得下去’,努力做到行业前几位。在此过程中,规模效应是关键因素。”

  基于此,众创空间行业的“联姻”合作步伐日趋加速。2016年,北京创客空间与联合创业办公社宣布达成合资协议,洪泰创新空间宣布战略投资闯先生;2017年年初,无界空间收购Fourwork(富空间)。与此同时,优客工场、洪泰创新空间等不少众创空间还在外地进行了适度扩张……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表示:“许多众创空间都在做连锁,众创空间最后一定会是一个连锁行业。众创空间一定要有连锁能力,而这考验的是团队能力、后台的技术支持、IT系统、财务能力。”

  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CEO王胜江认为,2017年将是众创空间突围的一年,少量优秀的连锁品牌会成为众创空间行业的“独角兽”。“未来几家主要的连锁品牌将会占据80%以上的市场。”

  “要想从趋同的竞争对手中突围而出,除了有优秀的运营实力积累和优质的品牌基因外,更重要的是创始人要对该行业有深刻洞察和战略预判,以及团队的超强执行力。”万浩基说。

  “众创空间生存发展的前提是要保证较高的入驻率,且每一个单店都要实现盈利。”在万柳朔看来,“可以通过市场、选址、服务等多方面的不同方式和方法来实现。与此同时,规模效应也是当下众创空间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持续长久发展   做好服务是基础

  据了解,目前众创空间行业并未形成固定的盈利模式,大部分众创空间还是依靠有限的租金维持生存,即“二房东”模式。

  “众创空间应成为加入各种创新内容的‘二房东’。”在毛大庆看来,众创空间可以衍生出许多新东西,包括与商业、居住等其他更多内容的结合。“众创空间不应仅仅依靠房租生存。其实,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得到挖掘。众创空间首先要做好服务,加入服务业盈利结构,并进一步多元化。收取租金只是基础,还有许多发展空间可以挖掘。只要把内容搭配好,收益能力还会进一步提升。”毛大庆说。

  “众创空间盈利模式不明确时,单纯依靠房租难以获得持久发展。”王胜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只有服务质量实现提升,房租利润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盈利模式才会变得更加多元而有效。

  “在服务入驻企业过程中,众创空间还应加强产业链接,提升资产价值,唯此才能持续提高盈利空间。”毛大庆认为,“实现该目标的方法很多,但首先是要先把每个场地的经营做好,把每个团队和企业服务好,形成大量的资源库,同时对入驻企业及团队形成很强的黏性,才会衍生出更多新的业务。”

  对此,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深表认同。“众创空间没有一个固定的发展模式。能否为入驻企业提供想要的价值、形成具有很强的黏性、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才是众创空间存在的价值。”

  “总之,经营众创空间,服务是基础。”万浩基表示,“众创空间未来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我们服务的创业企业里,说不定有很多未来的嘀嘀、未来的阿里……未来的会员会给我们带来多少价值,今天我们很难评估。但是我相信,如果把这件事情沉下来慢慢做,未来的机会多得是。”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编辑:huangcy

 

上一篇: 1季度土地出让金总额同比增逾5成

下一篇: 北京最严商办房限购政策出台 商住两用贬值还是升值